国际大体联媒体团队里,有位中国姑娘。
这几日,成都大运会赛事正如火如荼地进行,多家国内媒体通过邮件联络她,希望通过她采访大体联的官员。
她,就是华侨大学体育学院2021届校友霍晓晗。
原来,成都大运会媒体手册的附录部分显示,霍晓晗是国际大体联媒体团队中唯一一位中国人,职位是中国社交媒体助理。
而她和大运会的缘分则始于8年前。
在校期间,霍晓晗作为媒体志愿者参与赛事摄影工作
从媒体志愿者到国际大体联职员
2015年,由国际大体联主办的第一届世界大学生三对三篮球联赛在华侨大学举行。当时还是华侨大学信息学院本科生的霍晓晗以媒体志愿者的身份参加了赛事的相关报道。“因为我个人热爱摄影,大学期间加入了华侨大学校报记者团(现为“华侨大学学生融媒体中心”),那里是我的起点。”她说。
随后,华侨大学又连续4年承办了国际大体联的世界大学生三对三篮球赛事。虽然当时学的是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但对摄影和篮球都情有独钟的霍晓晗,连续3年以媒体志愿者的身份参与报道,只不过任务变得有些不同。
“一开始是拍照,后面又有机会去做赛后采访,之后在当时国际大体联媒体部职员任远老师的激励下开始写人物专访,最后发现我好像什么都尝试了。”
正是这三年媒体志愿者的经历,让霍晓晗结识了许多国际大体联的工作人员,“在志愿者工作的过程中,他们觉得我能力还不错,就把我带去了那不勒斯大运会参加报道”。从2019年开始,霍晓晗陆续参与了国际大体联主办的世界大学生运动会、世界大学生锦标赛以及大学生世界杯等赛事的媒体工作。如今,她已经成为了国际大体联媒体部的一名员工。
从国际大体联赛事的志愿者,到国际大体联的工作人员,霍晓晗直言很幸运,也对母校华侨大学充满感激。“学校长期举办国际级别的体育赛事,让作为学生的我能够参与其中并获得体验和经历。得益于这些经历,我体验和享受着赛事传播的工作内容,也找到了未来职业发展的方向。”她说。
华侨大学连续多年承办世界大学生三对三篮球赛事
因此,本科毕业后,霍晓晗选择跨专业考入本校体育学院进行研究生阶段的学习,从而积累更多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她很感激本科和研究生期间的每一位老师,特别是研究生导师邢尊明教授给予的巨大支持和鼓励,“这让我能够在这条职业道路上越走越远”。
霍晓晗的各类工作证件
要记录赛事,更要向世界展现中国文化
7点起床开早餐会,随后赶往大运村街采,紧接着去市区的纪念品商店拍摄,再回到主媒体中心剪视频,还要帮青年记者做各式各样的沟通。
霍晓晗回到酒店,已经夜里11点,此时她还要和同事商讨报道计划,制作宣传物料,等到真正能休息的时候已经是夜里2点。
从7月19日抵达成都以来,霍晓晗就一直处在这样的生活节奏之中。
“我们希望向国内的群众分享国内外大学生体育的新闻,于是不间断地运营国际大体联的中文社交媒体平台。”
从成为国际大体联媒体团队的一员,到在成都报道大运会赛事,霍晓晗随着身份的转变、经验的丰富,看待事物的视角也随之发生改变。
霍晓晗工作中
“2019年我以员工的身份去那不勒斯大运会时,当时还没什么经验,也是我第一次经历这么大的综合性赛事,所以我每天都盯着竞赛方面的内容。”霍晓晗说。
而谈到成都大运会,她身上似乎多了另一份责任:“大运会不仅是一个体育赛事,更是一个文化交流的平台。展现中国文化,也是我的职责之一。今年,各个国家和地区的精英大学生运动员齐聚成都,我希望通过这次机会,在报道赛事的同时将中国文化传播出去,让参与者们能多了解中国。”
于是,霍晓晗开始尝试去展现大运会背后的故事。
这既是基于她对中国文化的自信,也是源自母校对她潜移默化的影响。“华侨大学的办学宗旨就是‘为侨服务,传播中华文化’,是国内境外生最多的大学之一。我的身边就有许多来自各个国家及中国港澳台地区的同学,学校经常开展对外文化交流活动,这对我影响很大。”
此外,经历过2019年大运会的霍晓晗表示,这次尝试也算是完成一个自己的心愿:“2019年的大运村在一艘船上,但是我们当时没有进入大运村的权限,所以我印象中的大运村可能只是一个住的地方。但是进入成都大运会的大运村,发现这里有很多文化交流体验的内容,比如,蜀绣、皮影戏、汉服等多种中华传统文化体验项目。”
为此,她了解了许多场馆建设的内容,做了很多外国参赛运动员、教练等有关中国文化体验的采访,而最让霍晓晗印象深刻的,是大运村开村那一天。
“其实早在3月份代表团团长春季会议时,世界各地来参观的代表团团长时不时就会蹦出一句‘哇,我的天哪’。现在,投入运行中的大运村设施更加完善,我相信能够进入大运村的所有人都会对这里的一切感到惊喜”。
说出这段话时,霍晓晗的语气里闪过一丝骄傲。
霍晓晗(左二)在工作现场
转载自https://news.hqu.edu.cn/info/1018/363931.htm